详细介绍: 土壤覆盖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,同时在灌溉和下雨时能增加水分渗透深度。覆盖物可就地取材,一般多采用稻草、绿肥、杂草以及其它作物茎秆,也可利用谷壳、木屑、树皮等进行覆盖,覆盖厚度依材料而定,约10~20cm,并在覆盖物上再盖一层薄薄细土。如在覆盖的基础上适时挑水抗旱,效果更佳;将保水材料(如珍珠岩、膨润土等)与根系附近土壤混合也可达到保水目的;此外,挖穴埋草也有明显的保水效果,挖穴埋草是在树冠周围挖3~4个深、宽各30~40cm左右的穴,填入稻草或杂草,上面覆土。此法蓄水、保水效果较好,久旱雨后裂果率明显降低,并且对增加土壤容重,改善土壤结构有重要作用。
灌水时期应根据柑橘对水分的需要量、土壤含水量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。具体方法有土壤含水量测定法和经验确定法。一般柑橘在生长结果期,土壤水分最好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~80%。当土壤水分含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50~60%时必须及时灌溉。在生产实践中可凭经验判断土壤大体含水量。如壤土和砂壤土,用手紧握形成土团,再挤压时土团不易碎裂,说明土壤湿度大约在最大持水量的50%以上,一般不必进行灌溉;如手捏松开后不能形成土团,则证明土壤湿度太低,需要进行灌溉;如土壤为粘壤土,捏时能成土团,轻轻挤压容易发生裂缝,证明水分含量少,须及时灌溉。夏秋干旱时期还可根据天气情况决定灌水时期,一般连续高温干旱15天以上即需开始灌溉,秋冬干旱可延续20天以上再开始灌溉。
下面我们简要了解一下柑橘园全年的水分管理。萌芽座果期(3~6月)需水量大,我国柑橘产区降雨量较多,能满足生长发育的要求。但此时也容易出现土壤水分过多,通气不良,抑制根的生长,应注意及时排水;柑橘开花座果期对水分胁迫极为敏感,一遇高温干旱容易导致大量落花落果。此时应注意及时灌水或喷水,降温增湿。果实膨大期(7~9月)柑橘叶片光合作用旺盛、果实迅速膨大,需水量大。有些地区易发生干旱,当土壤水分含量低时必须及时灌溉。果实生长后期至成熟期(10~12月)土壤水分对果实品质影响较大,果实采收前1月左右应停止灌水。果实进入成熟期适当控水,能提高果实糖度和耐贮性,促进花芽分化。在采收前1~2月用透气性地膜覆盖,果实不仅着色早,而且色泽鲜艳,商品性好。生长停止期(采收后~翌年3月)气温较低,蒸腾量小,降雨量也少。果实采收后,树体抵抗力削弱,尽管已处于相对休眠状态,但如连续干旱,容易引起落叶,影响来年产量。一般应在采收后结合施肥充分灌水,如连续干旱20天以上应继续灌水一次。
|